中文引用格式: 李晓光. 一种基于嵌套CRC的分段极化码设计[J]. 电子技术应用,2025,51(8):65-69.
英文引用格式: Li Xiaoguang. Design of partitioned polar codes based on embedded CRC[J].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ique,2025,51(8):65-69.
引言
极化码是首个能够理论证明达到信道容量的信道编码,目前已应用于5G标准中。Arikan根据极化码构造过程,提出了串行抵消(Successive Cancellation,SC)译码算法[1],该算法在码长很长时有较好的性能,中短码长下性能较差。随后串行抵消列表(Successive Cancellation List,SCL)译码算法[2]和循环冗余校验辅助的SCL(CRC-Aided SCL,CA-SCL)译码算法[3]相继被提出来,通过同时保留L条译码路径,并利用CRC校验来筛选正确的译码路径,极大提高了译码性能。因此CA-SCL译码算法成为当前的主流译码方案。
然而CA-SCL译码算法性能的提升是以增大列表L为代价的,需要同时保留L条译码路径以及L个译码树上的对数似然信息,计算更加复杂,也需要更多的存储资源,限制了其在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(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,FPGA)等逻辑存储资源受限场景下的应用。目前极化码的研究以提升性能和降低时延为主,对资源的优化相对较少。曾俏丽等人和Ercan等人针对串行翻转译码算法(Successive Cancellation Flip, SCF)从动态多次扰动[4]和动态多比特扰动[5]等方面进行优化,在降低译码复杂度的同时提升了性能,但是译码时延较大,且性能提升有限。李坤赞等人和曹蓉等人针对SC算法从时间复杂度和空间计算复杂度两个方面进行了优化[6-7],由于SC算法本身性能较差,适用于对误码性能要求不太高的场景。Hong等人通过优化路径裁剪策略和连续信息比特的计算,在实现架构上降低了计算模块的资源消耗和处理时延[8],但是L个备份路径的存在还是会造成较大的资源开销。Feng等人和Hashemi等人分别提出了SCL译码算法的流水线处理算法架构[9]和分段SCL(Partitioned SCL, PSCL)译码算法[10],都可以降低译码器存储资源的消耗,但是会损失一定的误码性能。
本文在PSCL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套CRC的译码器设计,通过对发送码字分段后嵌套添加CRC,在分段内采用SCL译码算法,分段间共享存储空间,利用本文提出的串行列表SC算法和嵌套CRC的优异检错性能,提升正确路径的筛选概率,从而达到降低存储资源消耗的同时提高译码性能的目的。
本文详细内容请下载:
//www.51qz.net/resource/share/2000006631
作者信息:
李晓光
(中国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,四川 成都 610036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