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1日,电子行业被一则《关于公司解散注销的债权人通知书》引爆。美国电子分销巨头艾睿电子(Arrow Electronics)旗下驰万电子(深圳)有限公司(Chip One Stop Shenzhen Ltd.)宣布于2025年6月20日启动解散清算程序。这家曾与全球近700家电子元器件制造商深度绑定、手握村田、欧姆龙、京瓷等头部品牌代理权的分销巨头,突然退出历史舞台,引发全球产业链震动。

驰万电子的前身Chip1stop成立于2001年日本横滨,凭借小批量在线采购模式迅速崛起。2011年,艾睿电子将其收购,纳入全球资本版图。作为艾睿电子亚太布局的关键一环,驰万电子连接工程师与制造工厂,提供设计开发、试产和小批量供应服务,数据库覆盖2000万种元器件。其解散直接切断了全球供应链的重要枢纽。
艾睿电子自身正经历严峻挑战。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,公司总营收68.14亿美元,同比下跌1.6%;核心元器件业务收入断崖式下滑8%,欧洲市场暴跌16.8%。这与2022年的巅峰形成鲜明对比——当年其营收达371.2亿美元,创历史新高。业绩崩塌背后是多重压力:汽车电子需求持续萎靡、存储芯片去库存陷入泥潭,即便企业计算解决方案(ECS)业务增长18%,仍无法填补缺口。
行业周期性波动与结构性危机叠加,是巨头断臂求生的深层原因。
1.库存积压与需求萎缩:2020-2022年"缺芯潮"推高芯片价格后,行业迅速进入下行周期。艾睿电子存货周转天数在2020年逼近50天历史高位。
2.上游原厂并购冲击代理权:2021年ADI收购美信(Maxim)后,将全球代理权从安富利转授艾睿电子,但此类调整加剧了分销商对原厂的依赖风险。代理权变动频繁迫使分销商被动整合,头部企业业绩波动显著。
3.行业集中度攀升与并购后遗症:全球分销商CR4(前四大企业)市占率超50%,艾睿曾通过34次并购登顶行业第一,2011-2018年收购驰万电子等数十家公司。然而激进扩张后,管理协同与业务整合问题逐渐暴露,并购红利消退。
驰万电子的解散可能成为电子分销格局重塑的导火索。2024年,中国台湾省分销商文晔科技营收首超艾睿电子,打破欧美企业长期垄断。同时,地缘政治加剧供应链不确定性:美国对华半导体管制升级、欧盟推动电动汽车关税调整,冲击全球元器件流通。在AI、新能源等新兴领域增长背景下,传统分销模式面临转型压力。
艾睿电子尚未回应事件,但历史经验表明,其战略调整可能加速。过去十年,公司从纯分销转向"分销+技术"双轮驱动,为客户提供工程支持、供应链优化等增值服务。若无法在技术方案与新兴市场(如东南亚、南美)取得突破,其全球领导地位或将进一步动摇。
这场解散风暴,既是巨头应对行业寒冬的无奈之举,也预示着电子分销价值链的重构开端。全球产业链需重新评估分散风险、强化本地化协作,以抵御单点崩溃引发的系统性冲击。

